170的小船說翻就翻 “鯰魚”虛商轉正延期
時間:2016-04-20 13:28:52 來源:
       作為一項改革,虛商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雖然用戶數增速尚可,但目前尚未有一家虛商可以實現盈利。opgw光纜
  截至4月1日,虛擬運營商(以下簡稱“虛商”)試點結束已整整三個月,但試點企業仍未迎來正式牌照的發放。opgw光纜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這是虛商試點的初衷。經過兩年發展,虛商不僅擁有了2400萬用戶,而且還倒逼三大運營商在提速降費和提升服務,起到改革預期中的“鯰魚”效應。
  作為一項改革,虛商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雖然用戶數增速尚可,但目前尚未有一家虛商可以實現盈利。除了用戶認可度低、碼號資源不足外,虛商還遭遇了“批零倒掛”的價格待遇。
  正式牌照發放意味著政策的進一步明晰,這是虛商們所期待的。“希望能夠盡快轉正,因為轉正之后政策會更為清晰,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會更加清晰,從而調動整個行業的積極性。”接受記者采訪時,蝸牛移動總裁陳艷說。opgw光纜
  “鯰魚”與壟斷
  2013年12月26日,第一批11家虛商獲得了由工信部頒發的移動轉售業務試點的批文;此后,工信部又陸續批準了其他31家虛商企業參與試點。此舉意味著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的序幕正式拉開。opgw光纜
  如今,試點期限已過,虛商表現如何?據工信部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我國移動轉售用戶總數2465萬戶;在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的42家企業中,共有39家企業正式放號。
  除了用戶數外,更重要的是行業改革的順利推進。關于改革的初衷,《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中談道,“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探索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與移動通信轉售企業合作競爭模式”。
  對于國家推行的這項改革,無論是民營資本,還是消費者都充滿期待。
  談及虛商出現的意義,陳艷分析說,民資進入電信領域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嘗試,對民資而言是利好。“改革之前,像水、電、電信等領域民資根本不可能涉足的。”
  對于消費者而言,最大的期待莫過于資費的下降和服務的提升。
  “虛商采取了很多互聯網思維的新玩法,給消費者帶來不少實惠。”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說,在資費、服務等方面,虛商倒逼三大運營商進行變革。例如,虛商給電信業帶來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手機流量不清零。
  在陳艷看來,虛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鯰魚效應。“雖然目前還談不上打破了電信業的壟斷,但從某種程度上講,虛商改變了整個通信行業的市場競爭機制,也就加速了整個提速降費的過程。”她說。
  運營商的抵觸opgw光纜
  我國的虛商出現較晚,是在通信市場相對飽和的狀態下才出現的;在美國,開放轉售業務時移動用戶普及率才31%。在此情形下,虛商成長的行業環境勢必更差。
  “由于對170號段不了解,用戶剛開始根本就不接受這樣的一個產品,甚至連虧本的產品都賣不出去。”陳艷說。后來通過語音免費、流量不清零、靈活的套餐等策略才逐步打開市場。截至2015年12月底,蝸牛移動用戶數量達500萬。opgw光纜
  “即便如此,試點的兩年中還是充滿困難和迷茫。”陳艷坦言,之前經歷了賣不出去的痛苦,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號可賣。
  在她看來,碼號資源和普通商品一樣,需要有一定量的存貨。如果一個企業的碼號激活率長期超過50%,市場供給便會出現瓶頸。“碼號資源放得少,一方面因為對虛商發展預計不足,另一方面與分配體制有關。”
  從整個行業來看,用戶數已超過了2400萬,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虛商實現盈利。“單純從用戶數量來看,虛商發展還是比較樂觀的,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導致虛商短期內難以盈利。”鄒學勇解釋說,從拿到牌照到第一個號碼發放,每個虛商前期至少要投入兩千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