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聯通隨意打的諸多利弊與最終成效
時間:2016-10-09 11:07:17 來源:
隨意打一經推出就備受爭議,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在通管局叫停令發出后,這場有關隨意打利弊的論戰被推向高潮。如此隨意無限之舉,是不是有元氣大傷的隱患?殺敵一百,自損三千,是破釜沉舟還是自掘墳墓?adss光纜廠家
而表示支持贊同的聲音也不在少數,弱勢運營商要尋出路,這招猶如田忌賽馬的招數有絕對勝算,拿自己1/3的營收與對手95%的營收火拼,不論輸贏都劃算。
隨意打,打在了誰的心上?企業營收,員工福利還是整個語音生態系統?如果就此“隨意”下去,結局又將如何?目前看來,停還是不停有點撲朔迷離,通管局似乎干涉不了這場較量,后續會否有跟進者還不得而知。如果較量持續,消費者自然樂得合不攏嘴,而在這場用戶爭奪戰背后,又需要消耗多少糧草?adss光纜廠家
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本期家園力量,來觀摩數位網友留下的聲音,感受壇子里逐漸升溫并伴有延續之勢的討論氛圍。圍觀網友可以繼續討論,后續精彩觀點,家園將會繼續收錄。
》》》被逼無奈的下下策
浙江聯通在當地屬弱勢運營商,面對飽和的市場份額,出此下策能否真正解決問題?adss光纜廠家
網友八公山石頭:聯通成長不易
YD是在完全壟斷的市場格局下成長起來的胖小子,電信更是在壟斷幾十年完全積累的莽漢。而聯通自誕生之日起猶如童養媳般幾經折騰,光是不斷的企業融合就折騰了多少年,搞個CDMA又是折騰七、八年。運營商的員工待遇都毫無疑問的聯通墊底。浙江聯通的此舉是壓抑已久的一次爆發,是破釜沉舟,是吃螃蟹第一人。這一次無疑是打了通管局的臉,多年的市場監管不利也是導致此次爆發的主要原因。更多
網友從莫爾斯到寬帶:弱勢的無奈之招
這個“隨意打”就是中聯通自己在盈利上沒招術了,在2012年也要拉著另兩家的利潤下滑。在浙江省聯通是弱勢,弱勢運營商網絡不上客、在網率低。說明什么問題,說明市場的飽和程度觸到市場需求上限了,說明此類通信網絡建設出現了產能過剩;浙江聯通的“隨意打”說明在三家運營商的市場份額競爭中,失控現象極具惡化。中聯通管理層失控、省行業主管部門失控、工信部失控。查看更多
網友huawli:目前沒有更好的破解方法
對于中移動的V網、校園短號、校訊通這一類,依仗于壟斷的龐大的用戶群,目前并沒有更好的破解方法。除非工信部、教育部出規定,異網也可以加入校園短號、校訊通,并且V網僅限于3-5人。否則只有讓中移動再建8年的TD-SCDMA了。
網友coffcat:爭取用戶最重要
聯通使用千元智能機已經開發了一批有數據需求的用戶,但是2G卻停滯不前,當年的G和C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很不好處理兩者的關系和政策,現如今G和W的體驗卻有很大不同,G網的政策影響不了W多少,那還不拿G網和移動血拼,一雪前恥,移動不是有錢嗎,過去下了血本的收卡、收手機、搞集團網,現在還是一樣,關鍵是看移動還能撐得了多久。
網友gechangwei:應對移動V網的還擊
大型虛擬網對收入的直接影響是話務替代引發的減收效應.若某地移動將大眾市場虛擬網的規模搞得十分之大,那么因話務替代效應顯著,虛擬網客戶的平均資費大幅下降,所以會在新增市場上形成很強的吸引力,形成“滾雪球效應”,對競爭對手構成非常大的壓力。但競爭對手因不具備規模優勢,所以同樣用虛擬網來還擊根本難以湊效。一種最可能的策略就是全面降價,以超低資費套餐來吸引用戶,以保住自己的份額。更有激進者,可能會采取網內暢打這類手段,以兩敗俱傷的方式來進行應對。查看更多
》》》策略有絕妙之處
面對V網的圍追堵截,聯通祭出“隨意打”,2G上的隨意打,不會損害3G業務?
網友iamaboypig:,隨意打絕對是利大于弊的好策略
行業發展趨勢。很多人都說“隨意打”拖垮行業,其實這才是行業發展趨勢。縱觀全球大型運營商,進入3G時代語音收入比例都趨于減小,且大都實行網內通信免費或是低價包月。國內運營商如何提高數據和應用收入,才是符合通信行業的發展規律。當然,移動因為TD不給力問題,目前只能死抱住語音這棵要錢樹不放也可以理解,期待移動TD-LTE強勢回歸。查看更多
網友香草子:不會損害3G業務
隨意打只限于2G用戶,對聯通的3G業務一點傷害也沒有。反正2G的基站,閑著也是閑著,沒人用的時候,電費、維護費一樣不少,倒不如放開打,群眾喜歡,聯通也樂得賺點網間結算費。而且,可以從側面促進3G業務的拓展,這么好的業務,怎么就叫無能?移動的V網這水潑不進,不這樣做,你有什么好招?
網友五道口:聯通此舉劃算
到年底,整個聯通只有1/3的營業收入來自2G。移動95%以上的收入來自2G。浙江聯通的2G應該不到1/3,移動的利潤考核被這種非對稱的杠桿,撬的會損失太大,這種博弈當然劃算。
網友fengran:隨意打真是打到了移動的7寸
實行1個多月了,知道浙江每天新開卡隨意打用戶是多少么?大幾千啊,而且知道這些新開卡用戶的ARPU值是多少么,要超過原浙江2G的ARPU值啊,因為除了網內打,還有打移動和電信啊,浙江聯通2G市場才百分之十幾啊。原有用戶新綁隨意打套餐的ARPU值也沒有顯著下降啊。如果現在的增長速度可以持續,一年就是新增200萬+的用戶啊,每人年消費400來計算也是將近10個億的增長啊。你看看全國聯通每月的2G新增用戶是多少,才十幾萬啊。查看更多
》》》隨意打動了誰的奶酪
隨意打,打在了誰的心上?企業營收,員工福利還是整個語音生態系統。
網友不停游泳不是魚:細數隨意打誘惑的用戶群
對聯通2G用戶,隨意打當然有吸引力啊!有網友分析聯通用戶戶均月網內通話費是5.5元,這下可以降到3元啦!省了2.5元啊!省了早餐油餅錢了,真的要感謝聯通啊!有網友說5.5元是平均值,還有大于5.5元的用戶,這批用戶更要感謝聯通啊,可以省下午餐盒飯錢了!.最感謝聯通的,當然是話費大戶,連晚飯錢都有啦啊!這年頭漲工資雖然不現實,還好有聯通啊。查看更多
網友kaola0839:行業生態失衡,隨意打極端但目標明確
其實通信行業到了今天這樣潰爛的境地,首先就是通管局沒有履行好監管職責,傍大款、拉偏架,經常到運營商拉贊助,尸位素餐。市場競爭少的中石油、中石化,多的銀行業幾十家,都沒有像通信行業這樣惡性競爭,原因就是行業管理的機構監管到位;其次是移動對于其他兩家競爭的不擇手段,惡性競爭從移動員工的嘴里說出來好像一個笑話。查看更多
網友冒牌通信人:嚴重影響企業收入
叫停不叫停的沒有用,其實2天之內就可以開他個10萬8萬的卡,然后讓代理商賣(營業廳不辦理)。關鍵問題是這種做法嚴重影響收入的,我親身經歷的,去一個比較繁華的代理收費那里,人家在抱怨,以前每天繳費的金額大概10000多,現在每天2000多。 這個不是是否更智慧,一個企業就可橇動商業模式,試想想如果過去固網運營商一開始運營數據業務就是流量經營模式,那么現在日子會非常好過,商業模式一旦建立,由高資費模式變為低收費模式很容易,變為高收費模式則基本不太可能。
網友從莫爾斯到寬帶:犧牲了員工的勞動價值
有說動了中移動的,有說動了中移動和中電信的,有說話音業務就該免費的,是施惠于民等等。2011年國內,三家通信運營商固、移的話音業務收入一千好幾百萬。這些收入刨去成本(包括稅收、和國家計提的費用),填補了運營商的建設投資和業務發展投資,運營商員工并沒落到一分錢好處,網、運、維員工收入和過去一年同期比降多升少。這一兩千億話音業務收入是小數嗎,國企企業管理人員違規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不該追責嗎。員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又一年的勞動價值就這么被高管胡玩變成了學費了?查看更多
網友從莫爾斯到寬帶:受傷的是整個語音生態系統
本地網隨意打這一說法牽扯了話音通信運營商資費概念,固網的虛擬用戶交換機,移網的虛擬群都是有一定的用戶對象和規模邊界。如果整個本地網都隨意打,那么中電信就可以在推這個業務時將cdma座機綁著推出,相信各大小企業都會蜂擁而上,用cdma座機替代自己的辦公電話網。中移動也有固定座機。辦公電話網會演變成為固定座機+手機。沒有用戶會拒絕免費的通信手段。真放開了玩,尤其在南方,第一個被玩殘的必定是中聯通,傷害的是整個話音通信業務運營生態。
》》》負面效應接踵而至
如此隨意無限之舉,是不是有損傷內力的隱患?是破釜沉舟還是自掘墳墓?
網友k836:被叫停是自討苦吃
通管局早就下文禁止網內外差價,難道不知道?實際上這個政策是扶持弱勢運營商的,當初聯通被移動網內外差別定價的短信和語音打得滿地找牙,難道忘了?自己主動挑起無限打價格戰,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推出隨意打,說明聯通對3G發展已經失去耐心,又回到了語音價格戰的老路,當年是G/C雙網互博,現在變成了圍繞KPI大棒的2G/3G互博。聯通與其和通管局糾纏于語音價格,還不如爭取運營商定制手機同頻可以鎖網的政策。
網友netameng:短期效應后會自嘗苦果
類似這種策略,我記得當年哈爾濱聯通搞過一個150包1000元的政策,在當時的資費環境下,基本相當于極度優惠了。放號量火爆,但可惜的是,實際市場發展表明,類似的政策在短期的效應過后,對自己的損失,遠遠大于對競爭對手的沖擊。浙江這個政策,實際上是不再區分用戶群體,通過網內免費,快速拉動用戶規模的提升。以規模換取效益,但與之對應的是,用戶ARPU的快速下降。在以前曾經有個爭論,就是用戶規模與ARPU究竟如何取舍的關系。企業最終的發展,還是要靠獲利能力,而不是簡單的創收。不顧及獲利的創收,在互聯網企業上表現得極為充分。
網友see1see:“無限”是短視行為
就像以前的什么無限流量卡,現在想收都收不回去,我們這個地方10年前移動開的20元本地網內任打,當時是發揮了很大作用,一舉把聯通的上升勢頭打下去了,但是最近幾年想花大力氣回收還收不回去,另外專門給這種卡開了很優惠的套餐,也收編不過來,每次優惠(存*送*、存*送手機什么的)剔除這種任打套餐,他們也不放棄,這種卡接聽除本地網內之外的號碼可是要收錢的,他們都不放棄。現在這種卡在我們這里本地的市場上轉手可以賣到千元以上。
網友gechangwei:需警惕負面效應
網內包月無限打并非新鮮事物,國外一些非主導運營商也經常這么做,不過主導者很少這么做,就算做了也會有個較高的消費門檻。可以預料的是,國內搞“無限”的運營商注定會悲劇,過往案例不勝枚舉。因為國外的“無限”實際都是有限,他們依靠“公平使用政策”確保“無限”不會被濫用,而國內從無此政策。
對于語音無限暢打,移動當年是有過足夠教訓的:1.杭州校園虛擬網無限打,很多人撥通后就一直不掛,當對講機用,結果就是網絡質量迅速惡化,很難撥通。越難撥通就越不掛,越不掛就越難撥通。2.紹興出租司機虛擬網,也是被作為對講機用,導致整個市區的網絡質量惡化。
網友jiantx2000:價格戰這種戰術不高明
來看看那些國際上NB的運營商們,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哪里呢?定制終端,創新服務,靠差異化吸引客戶,做大市場,當然也包括價格戰。由于我本人是在終端商的公司上班,有機會接觸各個運營商給我們提出的定制需求,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看看人家Verizon,Vodafon,Docomo提出的需求,再看看咱們親愛的operator們提出的需求,簡直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假如真有一天,我們的通信市場也要對外開放的話,就目前的技戰術水平而言,只能坐以待斃了。 查看更多
》》》結果猜想-勝負難定
這場用戶爭奪戰誰勝誰負已經不重要,元氣大傷或許是必然結果。
網友lava1003:坐等聯通元氣大傷
請通管局讓隨意打再飛一會兒吧!等隨意打有了一定的效應,移動最終會有選擇跟進,聯通會大敗,市場份額下降,收入利潤雙輸,員工待遇下滑,最終員工當炮灰。為什么聯通會大敗?歷史上哪次價格戰,不是聯通挑起開始,于聯通大敗結束,行業資費下滑,聯通境遇一次比一次難。聯通就靠WCDMA,主要還是靠蘋果,獲得了不錯的發展。要好好在方面深耕,走差異化道路,廣積糧高筑墻,低調幾年會死嘛。你現在有挑戰移動的資本嘛,就靠這玩意兒你就能打掉移動的利潤?領導有短期業績,過段時間挪位置,它有這個沖動,下面的人也跟著起哄?查看更多
網友greatbal:聯通不一定會輸
LT不一定會輸,因為即使在這上面輸了,國家說不定再來個政策,讓YD給個1000億填補一下;YD一定輸,即使贏了還是輸,理由見上;DX一定輸,因為通信費用降了;說光腳不怕穿鞋的人不一定輸,因為可能挪位置了;
多比比覆蓋、比比終端、比比質量、比比服務,這些是通過努力能提升的東西,少比價格。
網友gechangwei:移動加強親情網,聯通隨意打不攻自破
對于移動用戶,什么樣的客戶可能會對聯通的網內包月暢打感興趣呢?簡單取數,發現最多只有1%用戶可能受影響,條件如下: 跟聯通互通時長較大(>100分鐘);互通話務占比超過30%; 沒辦虛擬網或虛擬網話務很低;沒辦親情網,因為親情網更優惠;中低端用戶;沒有參與各類補貼。對于普通用戶,我認為聯通隨意打比不過移動的“家庭親情網”。只要移動加強家庭親情網的宣傳,聯通這個隨意打不攻自破。查看更多
網友彭總法帝神:2G隨意打與3G統一價,聯通雙手互搏能修成正果?
用隨意打絞殺移動2g低端用戶,用wcdma全國統一大流量套餐及iphone挖角移動高端客戶。這種雙手互搏的策略能否使聯通“功力倍增”?可能下一步,雙卡雙待,一張2g隨意打,一張3g大流量,是否能成為商務人士的首選?隨意打” 出臺時機頗怪,早不出晚不出,農民工返城不出,也不等到電信日。偏偏在電信iphone開賣后出臺,頗有些意味。查看更多
網友steve-jobs:不同的局面,不同的期待
對于聯通2G是過去,可以預見的是,不會超過8年,遲早要退服,和2009年前后的小靈通一樣。賣的再爛,就是為了拉移動下水。而3G流量卡,對于幾年前和當今的中電信,都是未來,所以當時不限量的決策才是錯誤的。電信應該將cdma-2G,也搞成隨意打,這才是聰明的決策。在10年前的移動本地網內任意打,那也是將10年前的未來移動自己的寶貝——2G,透支了。現在移動不敢退服2G,轉到TD的。不同的局面,不同的期待,不同的階段,選擇就有不同。這就是浙江聯通的絕妙之處。
C114記者桑菊:解讀移動聯通攻防戰-田忌賽馬中的商業邏輯
聯通現在所推出的隨意打,缺乏一個合理的商業邏輯。可能現在的GSM網絡利用率非常低,通過擴張性的資費策略能夠吸引到很多用戶。但如果用戶規模上升到一個臨界點,聯通會對GSM網絡進行進一步的升級擴容嗎?聯通的話音隨意打也好,中國移動的數據隨意送也罷,都是著眼于眼前的無奈之舉。但話音業務的商業模型正在消亡,而數據業務的商業模型則未完全成熟。但站在一個普通的消費者的立場上,你如果不計較用戶體驗的話,這應該是一個好事情。比如,你可以辦一張聯通的卡做話音,辦一張移動的卡用來上網。







